坚守环保初心,秉承治水使命,守护绿水青山。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们是水污染治理技术教学团队。
下面由我来介绍焦化废水治理的教学实施报告,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首先是整体设计。参赛内容选自水污染治理技术,它是校企共建的专业核心课,面向环境工程技术专业,选用国规教材和校企共建的工作手册式教材。秉承以德以学以岗定学、以赛促学、以正导学的育人理念。以绿色、创新、开放、共享为价值引领,基于污水处理工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不同领域进行了项目化重构。同时对接大赛标准和一加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实现港科赛政的深度融合。焦化废水是一种典型的有毒、有害、难降解的工业废水。在双碳背景下,焦化企业对废水治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参赛内容项目四,对接企业最新的治理工艺重构为七个教学任务。
授课对象为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喜欢实操,乐于竞争,但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仍然存在会识图。但工艺分析尚浅,会操作,但原理认知不透,会运行,但故障分析不足等问题。此外呢,他们对教化企业还存在认知偏差。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本项目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依托国家教学资源库、国家级创新团队、国际基地等优势,营造了理、实、虚、考赛五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分级任务驱动三维六段进阶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设置小组,分级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案例导学,虚实结合,实现从感性体验到价值认同的六段进阶,助力学生知识、技能、素养三个维度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以焦化废水治理的重要知识点、核心技能点、关键素养点作为考核的重点,构建了立体化的评价体系。
基于以上设计开展教学实施,在整体实施中,以企业的真实案例为主线,通过环境营造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实现了案例贯穿思政、浸润在每个教学任务中,均采用了分级任务驱动三维六段进阶的教学模式,实现德技并修。借助FineBi工具,将1+x考核标准、答案标准和职业素养纳入考核指标,实现教学目标的可评可测。下面请和我一起走进任务三教化废水生化处理的课堂吧。课前,学生自学微课,自主选择完成分级任务,获得对公益的感性体验。课中针对原理认知这一教学难点。采用动画演示、自主探究、仿真练习。同时呢引入彭永臻院士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于行政考核的关键点,a a o工艺运行操作这一教学重点依托大赛基地发布技术练兵任务,学生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到了关注细节、合作共赢的重要性。教师巡回辅导示范讲解共性任务。有效夯实教学重点。针对于故障排除这一教学难点,采用虚实交替案例创建,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通过平台自测,夯实基础。
大家通过清洗实训设备优化方案,以劳促创提升了能力,是干出来的价值认同。那学习效果如何呢?首先从过程评价的数据看,参与线上讨论的人次、实验室预约时长以及参与志愿活动的人次呢分别提升了百分之四十一、二十三和三十三,多元支撑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和实践体验。其次,从项目验收的结果看,学生们不仅能够做到懂工艺、熟设备、知原理,还能够精准分析、规范操作,快速排障多维融通知识和技能目标有效达成。通过做中悟,学生们树立了对焦化企业正确的认知。在劳动中夯实治水技能,实践中强化责任担当,在志愿活动中坚定了环保初心,渐行渐悟环保人的职业素养日益提升。
综上所述,本项目呢具有三大特色,一、构建了多元支撑、多维融通的育人模式。二、创建了分级任务驱动,三维六段进阶的教学模式。三、营造了以劳促创、师生共育的环保特色思政建设模式。
反思不足,针对大赛设备难保养的问题,后期要深化校企合作,开发智能化的设备管理系统。针对水质技术升级快的问题,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加强数字化教材的建设。绿色发展,未来与共,科技赋能,共创美好家园。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