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好。下面由我来介绍实施报告。散文阅读与写作是我校语文课程第一学期第二个教学单元。以自然与人文为统摄,有机整合了新课标中两大专题的内容与要求,共十二学时。执教对象是二零级旅游管理班。
提起文学作品,有学者曾说,它就好像是储存冰块,在生命有需求时能化冰为泉,滋润心田。这个比喻非常形象的诠释了本单元在整个职业学院所承担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我们中职语文课堂上。现代散文这块冰却仿佛是冰川,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如何化坚冰为甘泉,让美文有效转化为学生的言语策略、文化储备和审美品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设计初衷。为此,我们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要求,融通散文特质和职场语境特点,充分发掘散文独特的学习价值。培育学生作为新时代旅游人应当具备的文学欣赏力、文学表达力和文化传承力。
针对具体学情,确定了单元学习目标,为了有效达成重难点,促进知识能力的实践性转化,我们设计了单元项目服务云旅游,提升红色景点云导览的言语品质。以结构化强关联的读写任务,将十二课时有序架构为观景绘像、悟情画境、品美达意三个阶段。在每阶段都遵循从单篇到组篇,从深阅读到微写作的学习序列,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聚焦语用能力有机融入思政点,优化教学内容,最终促成学生的职场表达力。
针对以往的两大教学难点,深度阅读难推进,言语品质难提升,制定了教学策略,从偏到类,以读促写,关联职场。借助学习平台想读、听说、写作等模块功能,有效突破自主学习难、深入协作探究难,开展读写深沉、难观测的教学瓶颈。
并且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制定了三维九指标的评价标准,在一课一表中纳入二十一个三级指标。基于以上设计,在本单元共设有四种课型,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要接受任务,并且,利用本课的评价量表来进行自学自查。
在单篇阅读课上,我们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以学生的课前自读留疑为起点,一读感知形象,二读梳理文脉,三读细品文情。在主篇阅读课上,我们主要采用比较阅读法,通过对比含有异中求同发现共性特征。在联读赏析中,同中求异,体悟个性色彩,在协作探究中推进深度阅读,体会审美意蕴。写作课以职场任务为引领,引导学生回读经典,提炼策略,不断修改,形成能力迁移。综合实践课则依托云导览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散文的读写知识和策略,针对红色景点进行人文观察、文学描绘和个性化解读。
在以上充分的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有三点提升。第一,从单篇到组篇阅读有序,思考留痕,有效提升了自主阅读能力。第二,从品析景语、情语到尝试写景抒情,不断丰富人文视角和文化积淀,切实提升了三文能力。第三,在阅读经典散文和对红色景点的人文解读中,不断的增强对民族审美和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厚植了家国情怀。
在亮点特色方面,我们成功做到以下四点,第一,从偏到类整合设计,避免了知识的零打碎敲和静态堆积。选点组件,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关联阅读和思考,形成系统性认知。第二,以读促写,引导学生从经典选文中汲取言语智慧,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品质。第三,教学评一体化,细化前置量表,做到以评导学。动态观测平台数据,做到以评促学。精准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达成度,做到以评拓学。最后。以职业情境为外壳,以言语实践为内容,以散文读写助力职场表达,帮助学生成为景区文化的传递者。
当然了,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丰富组织的策略,持续培养学生研读经典的能力。同时还要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审美共鸣,不断的丰富支架型资源。让晶莹丰饶的文学冰川成为学生的生命之源。谢谢。
评论(0)